《采茶舞曲》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茶舞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技能目标: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难点:
1、茶道表演。
2、方言的念唱。
教具:
1、教室的布置(茶座式)。
2、茶具。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A、上课前,我先考考大家,请大家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
(播放电影《刘三姐》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
B、很好,“茶山”、“采茶”、“茶歌”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切入标题)
A、《刘三姐》
采茶、对歌
了解各地名茶及相关茶文化
第一环节――道茶
(5分钟)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与Tea(茶)是同义的。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A、下面咱们来瞧瞧咱北京人爱喝的是什么茶?
(播放《门前情思大碗茶》)
师简介北京大碗茶及风土人情,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B、我国各地又有哪些名茶呢?
老师总结并将代表性的名茶列举,如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黄山毛尖等并顺带解说“大红袍”的来历与特点。
A、大碗茶
学生对风土人情的描述
B、学生列举
第二环节――品茶
(10分钟)
A、看来大家平日里还积累了不少的有关茶的知识,不知道你们看过茶道表演吗?
B、谁能说一说茶道表演一般有几道工序?并有哪些要求?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乌龙茶――黄金桂,也是我们福州的特产之一,待会,就请我们班的茶道小专家为大家表演好不好!
老师介绍茶具及乌龙茶冲泡步骤:
一、备器候用二、倾茶三、浇水洁具
四、投茶五、洗茶六、冲泡
七、斟茶八、品茶九、斟二杯茶。
乌龙茶的冲、泡、饮很讲究技巧。又称“工夫茶”
A、有
B、二十二道工序;
动作较优雅、高贵
学生进行茶道表演
献茶给后排老师品尝
感受茶艺表演的魅力
第三环节――咏茶
(30分种)
品味了这么酣醇的茶水,我们是不是该饮“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呢?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提出问题
A、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
B、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C、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D、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E、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福建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也可谓是茶乡了。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F、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
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
B、旋律性强、
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
学生试用福州、闽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
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引出各地民歌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
提高演唱兴趣,巩固前面所提知识点。
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通过道茶、品茶、咏茶,这个三个步骤,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下课仪式
后记
歌曲《采茶舞曲》若单纯作为歌曲教唱,会略单调,我因加入了茶文化知识介绍,茶道表演,及采茶歌录像片段,并科学进行引导,使整堂课内容变得丰满起来了,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课改教学给学习带来乐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中体味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及茶歌与劳动的密切关系。
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2、了解《采茶舞曲》与越剧及浙江民歌之间的关系。
3、结合介绍“采茶舞”,通过律动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后来,根据这首歌又创作了歌舞曲《采茶舞曲》,因而得以广泛传唱。
《采茶舞曲》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歌曲的前四句歌词(第1—16小节),旨在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这一部分的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歌曲后面的六句歌词(第17—36小节)先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而后则表现采茶姑娘的心情。因此,从音乐上看,先用跳动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它的句幅较小,而动作感很强。随后,将句幅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兴奋、幸福心情。
教学过程: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杭州,并分析图片建筑的特点,引出主题——水乡。
2、用几幅茶山采茶图引出《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听歌曲演唱了解歌词大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及方言特点。
4、通过刚才对采茶图的欣赏,再次欣赏《采茶舞曲》并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歌曲的旋律颇为婉转细腻。
5、 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学唱《采茶舞曲》。在演唱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在学唱初期可适当地放慢一些速度?
7、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呢?”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
8、歌曲处理:为把握歌曲的风格,要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细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决这类技能问题时切勿陷入纯技能的专业训练之中。相反,要在表现音乐情感、刻画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比较“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无顿音?其情感表现与艺术效果有何不同?比较后,引导学生在追求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及美的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去唱好连音与顿音?
用方言演唱,对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来说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尽量模仿录音去唱。当然,对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不必勉强。
主要领域:艺术、社会
渗透领域:语言、科学、健康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律动《采茶》,加深幼儿对这一民间音乐的印象,并体验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2、 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3、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磁带、泡一杯茶、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 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说说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朋友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2、通过直观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介绍采茶知识。(放映多媒体)
l 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教幼儿律动《采茶》的过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4、教幼儿律动要领。
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
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 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后,可随音乐自由表现。
提示:让幼儿生动、活泼的表现动作,充分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