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掩耳盗铃教案

时间:2024-06-13 21:31:17
掩耳盗铃教案9篇

掩耳盗铃教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掩耳盗铃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掩耳盗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法]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1)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掩耳盗铃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此处隐藏6612个字……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掩耳盗铃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