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

时间:2024-06-13 21:29:07
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2篇

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1

设计意图:

自选游戏时,孩子们发现卡片后面有一块黑黑的东西,有经验的孩子说这是吸铁石,我顺势告诉孩子们这叫磁铁。当我追问“磁铁能干什么”时,许多孩子告诉我“能吸铁做的东西”。我决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寻找“铁制品”,结果孩子们找来了积木、手工纸、卡片、镜子、VCD片等,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目标:

1.知道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准备:

1.幼儿自己准备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

2.磁铁、记录板、纸、笔人手一份。

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铁夹子、汤匙、剪刀、各种铁盒、小铁桶等。

过程:

1.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昨天,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吸起很长一串回形针,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今天,你们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能介绍一下吗?

幼:我觉得磁铁可以吸住热水袋。

幼:我准备了喝水杯,它能被磁铁吸住。

幼:我带来了发夹。

幼:我准备了VCD片。

幼:我找来了易拉罐。

幼:我想镜子能被磁铁吸住。(除此以外,孩子们还认为木珠、塑料盒、玩具汽车、花布、手工纸、塑料小圆片、眼药水瓶、乒乓球、木片、小铃等能被磁铁吸住。)

2.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师:这些东西真的都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一试。我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之后,也可以试试我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都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孩子们的记录方式颇具个性。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有的孩子写上数字“6”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有的孩子在物体上画上小点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3.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把全体幼儿认可的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陈列在桌子上。)

幼:我的易拉罐能被磁铁吸住。

幼:巧克力盒能被磁铁吸住。

幼:磁铁把我的小茶杯吸住了。

幼:我的发夹也被吸住了。(教师请该幼儿演示。)

幼:小水桶也能被磁铁吸住。

幼:剪刀能被磁铁吸住。

幼:剪刀的手柄不能被磁铁吸住。

4.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

师:做了那么多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盒子、茶杯、小水桶、发夹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

幼:电冰箱。

幼:电风扇。

幼:电脑外壳。

幼:门锁。

幼:家里的窗户。

师:那好,今天我们回到家也用磁铁做做实验,别忘了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明天带来告诉大家,好吗?

[[]点评:虽说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事实上,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对“铁制品”并不熟悉,从他们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为此,教师从幼儿现实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孩子通过实验分辨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了解铁制品的特性。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既齐备又有针对性,没出现“幼儿想得到,教师备不齐;教师准备好,幼儿想不到”的尴尬,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幼儿认识上的“误区”。这个活动还可以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继续通过比较、观察、分析等途径,真正建构有关“铁制品”的概念。]

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2

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

2、进一步学习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情节中记忆洗衣动作的顺序。

3、在做转圈动作时能与同伴协调,控制圆圈的大小。

准备:

1、幼儿事先在家中观察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图(图一:放衣服;图二:放水后衣服飘起来了;图三:洗衣服;图四:甩干)

3、音乐磁带。

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感受音乐

1、教师逐一出示流程图,引导幼儿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①用洗衣机洗衣服,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请你用动作来回答。②幼儿创编放衣服的动作。③出示图一,明确第一步骤是“放衣服”。

2、幼儿随音乐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洗衣服”情景。

3、个别幼儿示范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4、幼儿按节奏随音乐“洗衣服”。

二、幼儿集体探索游戏

1、集体讨论表现洗衣机的动作。①讨论。A.我们怎么变成一台洗衣机呢?B.洗衣服的时候是怎么转的?C.甩干的时候又是怎么转的?②在教师动作、语言的提示下,幼儿练习表现洗衣机的动作。③教师哼唱曲谱,幼儿练习。④幼儿随音乐练习。

2、集体讨论表现衣服的动作。①教师做衣服,幼儿做洗衣机,随音乐共同游戏。②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衣服的动作,猜测衣服动作的不同含义。

三、幼儿分角色游戏

1、少部分幼儿做衣服,大部分幼儿做洗衣机,随音乐游戏。

2、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延伸活动:教师与幼儿讨论“晾衣服”的情节,并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随音乐游戏。自我反思设计分析:该设计思路来源于我园的一次教科研活动。原方案的内容是表现洗手帕的情景,研讨意图是老教师向新教师示范如何引导幼儿合拍地做律动。研讨时我们没有采用老教师直接教新教师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师各自设计、相互交流的方法,结果“生成”了这一新的方案。该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师关注幼儿学习的细腻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师关注社会生活发展的有活力的创新思考。策略分析:

1、探索环节的适度引导①活动前让幼儿在家中观察,搜集相关的生活经验。将洗衣机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写给家长,让其引导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重点注意两个问题:A.放水之后,衣服会怎样;B.甩干之后,衣服是什么样子的。②在自我探索的环节中,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③分两个部分集体探索“洗衣机”的游戏环节。洗衣机――教师逐一抛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并让幼儿逐步练习:在语言、动作的提示下练习――在教师的唱谱下练习――随乐练习。衣服――配班教师以“衣服”角色进入游戏,幼儿进行观察并猜测教师所做动作的含义。④在延伸活动“晾衣服”的环节中,由于现场有观摩教师,执教教师就将“晾衣架”的问题抛给了观摩教师,重点让幼儿探索如何“晾衣服”。

2、记忆策略的提炼运用①教师利用流程图帮助幼儿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②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并在交换动作时给予动作和语言提示。③幼儿游戏时,配班教师以“衣服”角色进入,引导幼儿观察并和幼儿共同讨论其动作的含义。

3、空间位置的自我调整游戏中,幼儿动作的随意性会导致空间位置的改变,影响幼儿连续游戏。教师采取两种方法解决该问题:其一,当个别幼儿位置改变时,教师用游戏化的语言或改变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儿调整位置,并引导他们思考调整的原因。其二,当大多数幼儿改变位置时,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其原因,并用合适的游戏情境(如甩干)进行调整。

同行点评:活动设计很有时代感,而且特别关注对幼儿主动学习的指导。

《大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洗衣机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