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流程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流程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的:
1.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2.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通过与《小石潭记》的比较阅读,加深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特征的掌握。
二、教学重点:
见教学目的1.2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疏通课文生字词及语句停顿节奏。
一、导入新课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出自何人所写的哪篇文章?(柳宗元《小石潭记》)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记》,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一起登上西山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三.解题
八百零五年,柳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他放浪于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始得,初识,初游.宴游,宴饮游乐.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视情怀。
四.疏通课文
1.生自读,将下面有拼音的生字正上音,并记熟
⑴僇(lù)人⑵惴(zhuì)栗(lì ) ⑶ 施施(yì)( yì )
⑷榛(zhēn)莽⑸茅伐(fá)⑹箕(jī)踞(jù)
⑺衽(rèn)席⑻岈(xiā)然⑼若垤(dié)
⑽攒(cuá)蹙(cù)⑾培(pǒu)娄(lǒu)⑿颢(hào)气
⒀引觞(shāng)⒁斫(zhuó)⒂遁(dùn)隐
⒃颓(tuí)然⒄冥(míng)合
2.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3.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4.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5.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6.复述主要内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找出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现象。
2.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一、复习旧课
二、分析课文
1.翻译全文
2.词语小结
A、古今异义
未始(古义)未尝而~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
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今义)积累
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今义)转折连词
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乎始。(今义)递进连词
更(古义)更换交替醉则~相枕以卧。(今义)更加
披(古义)拨 到则~草而坐。(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就(古义)接近,颓然~醉(今义)就是。
向(古义)从前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今义)朝。
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今义)志气,志向。
是(古义)代词,这~岁元和四年也。(今义)判断动词。
B、一词多义
异认为奇异始指~之
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态者
特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立
为成为自余~人
为(表目的)故~之文以志
C、通假字
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
3、思考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B、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C、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D、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明确:作者不直接写眼中西山,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做法华西亭异之。再写登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数州之下映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为类的感受。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本文的语句特点。
2、通过与《小》的比较,加深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理解。
一、复习旧课
二、分析课文
1、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层次,并归纳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概述自己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
第二部分:特写游西山的经过。
2、体会本文在语句方面的特点。
三、反复诵读,试背此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中本课练习。
附:主体板书
概写: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特写:西山之怪特高峻:凡数州之土壤……之下;尺寸千里
文档为doc格式